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智库专栏

高连奎:金融业“资金空转”的真相是什么?

互联网
摘要:
金融借贷市场利率越低,金融业务向银行体系回归的越多,所谓金融空转的空间就会越小

这几年,金融界流行一个词“资金空转”。金融空转暗含的意思是,金融界钱很多,但是这些钱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界转来转去。但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并非如此。

资金按最简单的模型是从金融机构到达实体经济,但是实际的金融运行远远并非如此,资金从金融机构进入金融机构,再进入金融机构,再进入实体,完全符合金融运行规律,并没有不对可言。

资金从金融机构进入其它金融机构,第一,有的金融机构从事批发业务,有的金融机构从事零售业务。负责零售的金融机构向负责批发业务的金融机构拆解资金(批发资金)是正常的。

比如中国的邮政储蓄银行有大量的存款,但贷款很少,别的金融机构当然就会从它那里借钱来贷款,比如同样是银行,不同银行资金成本不同,资金成本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想国有大行拆解资金也是正常的。

第二,有的金融机构专门负责从市场募资,而有的机构主要负责投资。还有的金融机构主要做两种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出现两种机构为一种机构服务,最终机构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这也是正常的。

第三,还有一种情况,为了绕开金融监管往往会走通道业务,信托是大家最常见的金融通道。很多银行在政策不允许投放的领域,往往会使用信托,银行和信托之间给人一种金融空转的印象。其实只是通道业务,金融界很多的通道业务被不了解金融运行的人误认为是“金融空转”,纯属误会。

金融每一分钱都在寻找利益,金钱永不眠,金钱永远不会浪费它收益的可能,收益的可能最终只能来源于实体经济,金融不可能自身产生收益。无论经过多少通道,多少层批发零售与拆借,金融的钱最终每一分都会投入到实体经济,不可能金融之间互相转来转去,不符合金融逐利的本质。

金融也讲分工,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不同资金成本的金融机构,不同风险控制方式的金融机构它们存在分工是非常正常。比如银行、信托,债券、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基金,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类型,而它们的风险级别也完全不同。银行最害怕风险,它们会把风险转接给承担风险能力更强的信托机构,走信托通道可以由信托为项目做风险承担。

现代社会金融分工越来越细,就拿股权投资来说,股权投资包括募、投、管、退。往往募集是一个机构,投资是一个机构,管理又是一个机构,退出时需要更多机构的参与。一个金融项目做成,往往需要多种金融机构的配合,多种金融工具配合才可以完成。这在不懂金融运行,没有真正实操经验的人眼里很难理解。但这种现象的存在非常合理。

总之,中国不能被金融空转概念所误导。

有的金融机构擅长资金募集,有点金融机构擅长风险控制,擅长风控的金融机构则充当了银行和合格投资者的资金通道。而以通道业务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其实是真正有利于,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

比如一个房地产项目不能通过银行的风控,但能通过信托公司的风控,结果地产项目先向信托机构融资,信托机构再通过向银行发售理财产品融资。结果还是银行的钱流向实体经济,最终仍然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并没有资金空转。

又比如基建项目需要资金找到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又把它做成产品交给第三方理财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再向公众、合格投资者募集项目所需资金,结果是合格投资者资金通过第三方理财公司和信托公司进入实体经济,最终还是进入实体经济。

金融机构的每个角色都在获取它应该获得的利润,这并没有什么不应当。市场资金源头要么来源于市场合格投资者,要么来源于银行,这两种机构资金都是有成本的,都要利息。这些资金源头的资金,根本不允许进行资金空转,因为空转不可能产生利润,只有实转才能产生利润。

资金空转反映的是影子银行业务的发达,影子银行业务为什么突然如此发达?还是因为市场利率太高,银行给企业贷款风险极大,因为利率越高,企业越难盈利,银行贷款的风险越大。也就是说,资金空转不是资金多造成的,而是资金太少,利率太高造成的。要想真正地破除所谓的资金空转,必须降低利率,降低所有借贷企业或项目的风险,让业务回归银行。金融借贷市场利率越低,金融业务向银行体系回归的越多,所谓金融空转的空间就会越小,这才是真正的选择。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