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快讯

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19日起正式生效

互联网
摘要:
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但游戏本身不是毒品
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将自19日起生效,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WHO在今年初宣布,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WHO称,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报道称,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


如何界定游戏成瘾

日常语境里的“瘾”是指,即使知道某个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仍然持续地重复这种行为。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对某些事物有些难以割舍的瘾,这种瘾一般没什么危害,还给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说起成瘾,人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成瘾,比如海洛因、可卡因、酒精等等。现在,赌博、电子游戏、购物等引起的行为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然而,医学意义上的成瘾,则往往会对患者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要想界定正常的上瘾和病理性的成瘾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诊断标准的意义就在于界定出异常的行为。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提示,行为成瘾和物质成瘾在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存在渴求、耐受和戒断症状,也都可以引起患者内心的苦恼以及社会功能的受损,脑影像的研究也提示了游戏成瘾和物质成瘾的类似脑机制。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有电子游戏成瘾问题的人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亚洲国家的青少年人群中,游戏成瘾已经成了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这些因素都支持把游戏障碍列为精神与行为障碍的正式诊断。

ICD-11提出了游戏成瘾的3条诊断标准:

1.对玩游戏的控制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2.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WHO强调,“为了确定诊断”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同时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两大标准意见不同

今天正式生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意味着游戏障碍和酒精、毒品一样,被列入“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障碍”分类。既然是一种病,那么针对这种疾病的任何治疗方式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去年底,ICD-11初版刚一发布,就引发了各界激烈的争论。有相当多的临床医生和家长对此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过早把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可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目前国际上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前面提到的ICD,另一个是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发表的《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DSM)。2013年发布的DSM-5虽然首次单独设立了“行为成瘾”的分类,但是并没有把游戏成瘾列为正式诊断,而是把它列在了附录的“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察的精神障碍”中。DSM-5认为,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证研究来确定统一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玩游戏到何种程度应列为成瘾也缺乏共识,因此建议应进一步研究。

DSM-5虽然没有把游戏成瘾列为正式疾病,但是列出了建议的诊断标准,这一标准其实很大程度借鉴了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医生在2008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无论是DSM还是ICD的标准,都列出了区分病理性游戏行为的两条核心特征:一条是游戏成瘾者不仅仅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玩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无法再承担以往的社会角色,也不再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条是,他们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

游戏本身不是毒品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像人体的一个器官,除了工作、社交、阅读、视频之外,玩游戏是很多人使用手机时间最长的功能。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ewzoo最新发布的《2018全球游戏市场报告》,2018年全球的23亿玩家将在游戏上花费1379亿美元。其中的703亿美元来自移动平台,占比超过一半。电竞等游戏更是风靡全球。报告称,今年全球电子竞技观众将达到3.8亿。在未来一年,全球电竞经济将增长到9.056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了38%。

新名录发布后,任天堂、万代南梦宫、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等游戏机制造商及软件公司所组成的业内团体“娱乐软件协会”(ESA)迅即发出了反对声明。声明中称,“电子游戏是没有上瘾作用的,这是已经被客观证明了的……世界上有20亿以上的人都在享受着游戏,如果将这些用户看做是病患的话,那么抑郁症等原有的精神疾病会被置于微不足道的位置上……”ESA以此来强烈要求世界卫生组织重新评估其方针。

专家指出,即使游戏成瘾最终被ICD正式列为精神障碍,我们也必须清楚,游戏不是毒品,玩游戏的人很多,真正成瘾的只是少数。如果就此把游戏和成瘾简单必然地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对游戏主体的关注,只会简化情况,反而不利于真正问题的解决。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由于目前对游戏成瘾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诊断标准的出现可能会导致过分治疗。之前我国就曾出现一些声称能帮助青少年戒除游戏成瘾的军事化训练中心,不仅没有帮到孩子,反而对他们造成了另一种伤害。

我国2008年已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范畴

2008年11月8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陶然介绍说,我国从1994年开始重视成瘾医学的研究和预防。除了网络成瘾,赌博成瘾、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是成瘾疾病。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数量最多。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

这部由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报批国家卫生部后,在全国各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精神科推广使用。

ICD到底是什么?

人类出于认识疾病的需要,很早就开始了对疾病分类的研究。经历一百多年的不断修订,诞生于1893年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管理和临床诊断的标准和工具。

世界各国的医护人员、研究人员、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卫生政策制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及患者自身,均可使用ICD对疾病进行分类和描述。

简而言之,ICD是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医疗信息语言,它代表着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全球有70%的医疗记录采用了ICD编码。说得再简单一点,ICD就是一本疾病的“黄页大全”,只要被认定是疾病的,都在这本黄页上拥有一个专属的代码(图为编码格式)。

从2000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开始筹备ICD-11的修订工作,该版本最终于今天正式上线生效。ICD-11是经过世界许多国家旷日持久的广泛磋商,由不同地域和不同学科专家共同搭建起来的一种医疗结构模型。正式推出以后,未来10-20年,将会对全球医疗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综合央视、新华社、中新社报道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