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京东金融低调上线P2P业务 逆市布局意欲何为?

每日金融
摘要:
轰动全国的“刘强东事件”余烟未消,京东便杀入P2P网贷行业。

轰动全国的“刘强东事件”余烟未消,京东便杀入P2P网贷行业。

近日,多位投资人反映,接到宣传为京东金融旗下网贷平台旭航网贷的拉新电话。每日金融发现,京东金融APP财富板块悄然出现了名为“旭航网贷”的P2P产品。

新手指南里的介绍表明:旭航网贷是京东金融旗下专注于提供网络借贷中介信息服务的平台。

每日金融发现,旭航网贷的官网(http://www.jdxiaojintou.com)平台本已上线,而后迅速失效。目前仅能通过下载京东金融APP,依次进入财富——小白精选——查看更多——京东小金投,才能看到进入旭航网贷,进而投标。

京东“隐形”上线P2P

爆雷潮、关门潮、监管持续加码……2018年的P2P网贷行业遭遇不小的波折,再加上遇到“刘强东事件”,京东P2P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低调。不论是上线测试还是正式开业,旭航网贷几乎零宣传,似乎甚至恨不得“隐形”,但仍被媒体挖地三尺,曝光于众。

据页面显示,京东P2P的投资人年化收益6%左右,目前全部网贷产品均已售罄。

借款标的几乎均为日常消费用途,借款金额多数在1到5万之间,且无新手标、自动投标工具。标的期限有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暂无项目)。

据企查查资料显示,旭航网贷法人为张雱,京东钱包执行董事兼经理,曾任职京东金融,现为刘强东助理。而从股权结构来看,刘强东持股19.01%,疑似旭航网贷的实控人。

虽然上线很低调,但从公开资料来看,京东想做网贷是早有打算。

据悉,2013年京东金融就曾挂出过网贷相关岗位招聘信息。此后的2015年、2016年、2017年在招聘网站总能找到京东招聘网贷相关职位信息,招聘信息显示,该部门系京东金融新成立部门,“发展前景无限”。

很讽刺的是,2017年2月10日,京东集团开年大会上,刘强东在演讲中提到 “在P2P最火的时候,国内某家公司把公司名字都改成匹凸匹,连续五个、十个涨停板,这时候我们京东金融依然没有做所谓的P2P业务”。

“什么是价值观?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不为外界所动,永远不会为短期的利益所动,永远目标长远,永远强调我们的价值。”刘强东说。

言犹在耳,不到一年,刘强东就食言了,2017年11月16日一家具有京东基因的网贷公司“京东旭航(厦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旭航”)悄然出现在厦门金融办网贷机构备案公示名单里。

然而由于备案延期,网贷政策变化不断,旭航网贷能否备案存疑。

2018年5月10日,厦门金融办在其官网发布相关公告,称对于2016年8月24日后新设立的网贷机构或新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网贷机构,在本次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期间,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并公布了不予验收备案的第一批440家网贷机构名单。

虽然旭航网贷并不在这一批440家网贷机构名单当中,但从上述要求中不难看出,旭航网贷由于成立年限太短,很有可能无缘此次备案。

“后成立的平台原则上不予备案,并不是绝对不予备案。京东P2P既然选择注册在厦门,想必也有相关沟通,并且拒绝备案名单上没有出现,一旦备案落地,还是很有可能的。”资深业内人士对每日金融表示。

逆市而为 意欲何在

在当前行业寒冬之下,网贷悲观观望气氛较浓,而京东悄悄进军P2P,确实有点出乎意外。有业内人士分析,京东的动作体现了一种趋势,互联网巨头对互联网金融仍然看好。

事实上,除了京东外,百度、阿里、腾讯等也在对网贷市场这块蛋糕多有布局。比如百度旗下子公司曾入股宜人贷、腾讯则参与人人友信、陆金所等平台。而阿里则通过蚂蚁金服与恒生电子等联合发起成立了“网金社”。

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其最大优势是流量、数据等,这不是一般P2P平台可以相提并论的。

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判断用户的信用是否可以支撑其借款需求;另一方面,巨大的用户群体就意味着大量的理财资金,可以随时和资产端来进行匹配,无论是资产端还是资金端它们能够实现精准营销。

“网贷自身商业模式灵活多变,可以快速适应市场和客户,在成本、效率、风险、用户、市场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一熟悉网贷的业内人士表示,网贷虽然出现问题,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仍在,像银行有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准备金、存贷比等各类监管要求,而网贷主要是做好信息中介的定位,对于杠杆率方面的限制相对不那么严格,正在全力获取各类金融牌照的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放过网贷这张牌。

某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京东金融原有的系统,会受到资本金的限制,而网贷无杠杆限制。

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底,仅剩余平台1181家。如旭航网贷最终能通过备案,京东就可利用网络小贷为京东生态里的很多企业和个人做产融结合即泛供应链金融业务,想象空间很大,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产业资本切入网贷行业。

不过,对于互联网巨头、科技巨头进入金融业,监管层也多有警示。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表示,大型科技公司们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客户,一方面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朱隽认为,“大型科技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一般经验不足,面临市场冲击时可能会出现羊群效应,放大金融体系的周期性。金融科技发展将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