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宏观

重磅信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开例会,重提"货币供给总闸门"有何深意?逐字看四大变化,暗示下步走向

券商中国
摘要:
作为窥测央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向的“风向标”,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历来广受关注,来自官方的最新货币政策取向表态出现明显变化,往往预示着下一步货币政策也将随之调整。 ...

4月15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4月12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季度(总第84次)例会。

按照例会惯例,会议会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以此对下一季度的货币政策走向作出前瞻。

这两部分内容也是市场最为关注的部分,通常都会逐字对比上一季度例会表述上的差异,预判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券商中国记者将今年一季度例会与去年四季度例会内容对比后,发现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官方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相较去年底更为乐观,压力少了一些;

二是相应的,对下一季度货币政策的取向也有微妙转变,“货币供给总闸门”重新出现、稳健的货币政策只是要松紧适度却没了“更加注重”的修饰;

三是字里行间的多处细微区别叠加在一起,可以判断出,随着一季度经济金融数据大超预期显示经济企稳回暖,下一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也在收窄。

变化一:经济发展从“平稳”到“健康”,“严峻挑战”也没了

相比于去年底,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取向全面转鸽,如果说去年底市场还在揣测美联储是否会调整货币正常化的步伐的话,那么今年这个答案显示是肯定的。美联储明确表态今年9月底停止缩表,已经多数联储官员认为今年要暂停加息。这些“鸽声嘹亮”的表态不仅让全球金融市场舒了一口气,也减少了中国放松货币政策的外部掣肘。

更为重要的是,去年下半年启动的稳增长系列政策举措正持续显效,近期公布的一季度进出口、CPI、PMI、信贷社融等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经济正呈现出企稳回暖迹象。

因此,对于当前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判断得更为乐观。以下几点表述有明显变化:

1我国经济从“平稳”发展到“健康”发展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健康发展(上季度为“平稳”发展),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删除“总供求基本平衡”表述),增长动力加快转换。

2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提出更高评价——质量与效率逐步提升

会议认为,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金融市场预期改善(新增表述),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上季度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上季度只提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3不再提“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突出矛盾,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仍然较多(上季度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变化二:“货币供给总闸门”重现,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概率下降

得益于今年以来市场预期和经济表现较去年底更为明朗,货币政策也需要适时作出一定的调整。从此次例会的表态看,下一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概率在下降。

对比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对于货币政策的表态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和政策协调

本次会议指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新增表述),坚持逆周期调节(上季度为“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新增表述),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新增表述,与习近平2月底的表态一致)。

对比发现,虽然本次会议也提逆周期调节,但只是说要“坚持”,而上次会议的提法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从“加大力度”变为“坚持”,说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体现了逆周期调节要求的同时,下一步在力度方面只是要继续保持当前水平,而无需进一步“加大”。

2“货币供给总闸门”重现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上季度为“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新增表述),不搞“大水漫灌”(新增表述),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上季度为“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去年四季度的例会刚较上一季度删除了“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表述,时隔一个季度,“货币供给总闸门”重现,并强调“不搞’大水漫灌’”。不过,上述新增表述并非第一次出现,而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提及,也算是与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一脉相承。

政府报告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在实际执行中,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不过,结合本次会议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更为乐观的表态,以及对货币政策略偏保守的前瞻,预计下一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概率下降。近期降准的呼声就降温了不少,市场普遍预计,尽管本周有大规模MLF到期以及集中缴税,资金面有较大缺口,但央行也不会通过降准的方式予以对冲。

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就目前的经济数据而言,降准的必要性下降。当经济企稳时再降准,容易推高通胀,也容易引发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表示,3月以来,货币政策似乎有所边际变化,主要包括央行连续长时间暂停逆回购,货币市场资金稳定性出现下降,暂时性的资金小幅紧张频发,央行降准降息预期开始显著弱化。

“从边际变化看,市场预期2019年货币宽松程度高于2018年可能要落空,经济已经阶段性企稳,央行不应在经济企稳时加码宽松,而应当为之后可能的风险预留货币政策空间。”邓海清说。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则表示,当前央行正处于较为舒适的政策环境之中。一方面,人民币币值持续企稳,减弱了货币政策的外部约束。另一方面,越过一季度末的短期高峰之后,4月初货币市场利率再度回落,民间借贷利率保持平稳,表明市场流动性依旧维持于合理充裕的合意水平。因此,降准的政策空间扩大,但是政策急迫性下降。得益上述环境,央行料将缓步慎行,更加从容地平衡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改革”。

变化三: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次会议依旧提及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不过,相较于去年四季度例会,本次例会对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有更为具体的介绍。

会议指出,按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新增表述),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综合施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新增表述),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新增表述),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可以看出,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一方面,仍在于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主要是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对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在金融服务对象上,重点仍在于聚集小微、“三农”等普惠金融对象。

此外,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相较于去年四季度,本次例会新增“稳妥推进利率等关键领域改革”。利率领域的改革主要是指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的“两轨”合并为“一轨”。今年年初,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就透露,从当下纾困小微、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环境看,贷款基准利率的并轨目前更为迫切,央行会采取措施积极推动,进一步发挥现有的贷款参考利率与央行政策利率紧密联系,以保障并轨有序推进。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就认为,在理想状态下,央行确定政策利率,用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存款利率,然后银行业的整体负债成本就大致确定,然后再通过FTP等机制完成贷款利率定价,影响实体的投资和消费。但我国现实中,至少存在几个堵点,导致上述传导并不通畅,比如储蓄习惯和监管要求导致的存款利率刚性、贷款定价不完全科学合理、依然存有一些数量的管制等。最终在实现利率并轨,不仅是央行简单宣布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锤炼银行的“内功”,以便打通银行内部货币政策传导的堵点,同时还要提升银行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并完成利率改革后自身战略定位的转型。

变化四:金融业开放,从“对外”开放到“双向”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个季度例会一直强调“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后,本次例会的金融业开放,从“对外”升级到了“双向”。

会议指出,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此前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新增表述),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新增表述,删除“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和韧性”)

对外开放更多是引入外资的角度。过去一年,我国金融业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有很多实质性举措,如放宽外资投资银行、券商、保险机构等持股比例,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业务范围,吸引更多外资投资中国债市、股市等。

本次会议改为“双向开放”,意味着今年除了继续在引入外资方面扩大开放外,或许预示着在推动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方面也会有所动作。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