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战兴板被删将如何影响市场

周慧
摘要:
战略新兴板“被删”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你知道吗?


回顾两会前后的这段时间,中国资本市场的消息面可谓波澜壮阔,猛料是一波接着一波袭来,令人应接不暇。


从中国证监会突然换帅,到注册制未出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到履新22天的新任掌门刘士余在两会上明确表态“注册制放缓、熔断暂停”,再到这则关于“战略新兴板”的消息,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在刺激着市场参与者敏感的神经。


战略新兴板“被删”猜想:生不逢时?还是早该如此?


3月16日,下午出版的《北京晚报》《法制晚报》报道,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共拟修改57处。其中包括,根据证监会意见,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之间,朋友圈再度被刷爆。


有权威人士认为,没有写进“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意味着战兴板不再设立,“无疾而终”。但也乐观派认为,没有写进规划纲要或许意味着战兴板推出在即(当然,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等待条件成熟时,战略新兴产业板还是会择机推出。


而笔者认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在十三五规划中被删,是监管层对于中国市场“稳中求进”监管思路的再一次印证。


就在前几日,刘士余主席两会上答记者问时就已经透露出了这一点。无论是推迟注册制,还是暂停熔断机制、保证中证金不会退出,其意还是在稳定市场,并重塑市场信心,为注册制改革推出创造有利条件。


而战略新兴板一旦此时推出,势必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创业板稀缺资源将被分流,新三板的市场地位将会更为尴尬。更为重要的是,战兴板的推出会增加投资者对于市场扩容的担忧,对于稳定信心极为不利。


一众曾经寄望于在战略新兴产业板上长袖善舞的公司,此刻恐怕要哭晕在厕所。当然,他们并不孤单,因为他们身边默默流泪的,还有上交所。


战略新兴板:想说爱你不容易

稍稍回顾一下战略新兴板提出至今的发展历程,完全可以用“进展顺利”来形容。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曾提出,要推动在上交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


此后,从国务院到证监会,都在多个文件、多个场合,对战略新兴产业板表示支持和肯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在此次“两会”期间也曾经公开表示,战略新兴板正在积极稳妥推进。同时,战略新兴板也曾是证监会2016年的五大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同时也伴随着质疑之声。


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就发文指出,在我国已经存在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情况下,再搞战略新兴板,本质上就是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主要是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因为创业板在深圳设立,吸引了大量的新兴企业,对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和地方竞争的需要,就硬生生人为设立什么战略新兴板。使得资本市场建设这种本来立足于国家金融整体竞争力的事物,却成为地方争利益的平台。以前无疾而终的国际板如此,现在的战略新兴板也是如此。


一些业内人士更表示,战略新兴板实则折射出两大证券交易所的较量暗潮汹涌。


分分钟看懂:战略新兴板“被删”如何影响市场


创业板:是利好,但很难再上天!


从定为上看,创业板侧重于创业型企业,特别是规模中小、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战略新兴产业板定位于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企业。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战兴板所对应的主要是两方面的公司:一是,有很多大数据,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二是,准备回归的已经在欧美等海外市场上市的中概股。


战略新兴板上市条件更包容,首先会淡化盈利要求,主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还会引入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组合,形成多元化上市标准体系,允许暂时达不到要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分析认为,战略新兴板一旦面世,会批量上市一大堆“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稀释掉创业板的对“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稀缺性,分流创业板资金,降低创业板估值,对创业板构成重大威胁。


而此次战略新兴板拟推迟,创业板高市盈率无忧、稀缺性依旧,当然构成利好。


创业板会不会就此飞上天呢?其实未必。其一,创业板从高位一直跌落至今是其市场调节的必然,在没有业绩支撑下的百倍市盈率所带来的估值泡沫,不破裂不就奇了怪了吗?其二,还是信心。大批的投资者选择割肉离场,大批的投资者等待冲高解套,还想上天?别闹了!


就算加上“注册制推迟”的消息,创业板若想在短期内重启起航,太有难度。


战略新兴板黄了,新三板嗨了!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认为,放弃战略新兴板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要,明确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路径,而政策最大的利好则会体现在推动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上。


如果要成立战略新兴板,就把目前的新三板市场摆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而现在删除后,就明确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每个板块的定位。“如果要促进新三板的发展,应该在新三板市场上建立一个活跃的交易层次,这才是多层次市场的建设的关键。而不是在上交所建立一个跟创业板没有本质区别的战略新兴板。”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关键是把新三板搞活,尤其是要发展一个活跃的自由交易的层次出来。目前6000家的新三板公司,好好培育,如有20%的公司壮大,便是丰功伟绩。”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该消息表明监管层或许对战略新兴板的定位有了新的变化。一些考虑登陆战略新兴板的企业,不得不转投新三板或者创业板,对壳资源企业也是一种利好。


笔者认为,战略新兴板若就此暂缓或撤销,对新三板很明显的利好在于,少了一个挖掘优秀挂牌企业的竞争对手,同时新三板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市场地位也将不断得到监管层的认可。


中概股们此刻,或许已哭晕在厕所!


据了解,从一开始,战略新兴板被视作拥有承接中概股回归的作用。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曾表示,我国资本市场还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体制度安排,战略新兴板建设迫在眉睫。而战兴板一旦就此搁置或取消,对正在准备回归的中概股来说,就是触不及防。


一位私募基金总裁对媒体介绍,正在拆VIE架构准备回归中国股票市场的“中概股”影响最大,尤其是那些具高估值高成长性但是尚未盈利的高科技企业,此前战兴板设立的标准来看并没有盈利的指标。这些企业在从美国下市,到哪个板块上市肯定提前都已经跟监管层沟通过了,而且上交所自己也做了很多主动管理的工作,跟很多企业开了座谈会,挑选了一批所谓的“优选企业”第一批到战兴板挂牌。战兴板突然取消,这些曾经“预定”了战兴板的企业只能另辟蹊径。


公开信息显示,在2015年,33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约,这一数字达到近几年来的峰值,总额超过300亿美元。进入2016年之后,中概股私有化仍在继续,1月19日,智联招聘宣布接到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2月1日,酷6传媒宣布收到控股方盛大的私有化要约。


一般而言,中概股回归大概就是“三条路”,分别为IPO、借壳上市公司和挂牌新三板。


有盈利的中概股回归一般不会选择战兴板,若能满足IPO的条件,首选当然是IPO或借壳上市;而对于尚未盈利的中概股来讲,由战兴板上市变为去新三板挂牌,这或许也不是中概股从美国股市摘牌的初衷。


中概股公司本身就已经在美国上市,不管是从运作规范还是提高知名度的角度,新三板对他们的吸引力都不足,更不要提目前新三板市场糟糕的流动性,除非未来监管层给以新三板市场更大的创新空间和改革力度。


当然,战兴板的门虽然已经关闭,新三板的窗户却在敞开着。怎么选择,主动权掌握准备回归的中概股的手中。


来源:易三板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