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新金融

一个非典型网贷平台的“逆行”合规路

摘要:
当网贷潮水退去,留在这片海域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强的实力,很多人走了,但也有一些逆行者,选择留下。
当网贷潮水退去,留在这片海域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强的实力,很多人走了,但也有一些逆行者,选择留下。

一个“蚂蚁大”的网贷平台 却没倒台

2016年被称为“网贷监管元年”,互金专项整治、网贷业务活动暂行管理办法等相继发挥效力,行业从野蛮发展到大幅洗牌的转折就此到来。

“90%的平台会被淘汰”、“不到10%的平台能承受合规成本”、“史上最严地方监管细则出台”……各种观点甚嚣尘上,似乎要看看谁能熬到最后。

如果说时间是网贷行业的试金石,监管的力度就像杀猪刀,谁能挨得起,自己先掂量掂量。于是业内也开始用“脚”投票,坚决拥护合规的、清盘走人的、默默转型的,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聚会的时候,谁又不来了。

一个西南二线城市的中小型平台在这场大潮中像一个逆行者。

“真的没想到他们还会上银行存管,2年2个多亿的成交额,还有必要吗?”“听说李总线下做得挺好,线上资金成本这么高,还有必要吗?”了解L平台的投资者都纷纷议论。

2年2亿成交额、2000多投资人,不说跟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就是跟很多网贷平台比较,也微不足道。用L平台负责人李翔(化名)自己的话说,“如果要让我们死,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不过还有后半句,“所以我们要做得更好,尽量不能授人以柄。”

活下来的代价

寻监管、上存管、备案、ICP、标的限额……,李翔似乎很清楚要活下来意味着什么。

“最开始监管的时候,区上和省上的相关部门我们都跑过几次,很希望找到对口的科室指导我们应该怎么整改,不过似乎不那么容易,但是我们每个月还是坚持把数据资料上报区上和省上,希望至少他们知道我们的存在。”李翔还不忘了补充,“现在找到监管部门了,还书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感觉心里很踏实。”

除此之外,李翔还很积极参加行业活动,有可能遇到监管部门的活动更是跑得积极、早早到场,“万一碰上了就可以多介绍一下我们。”

“我知道的监管刚出来的时候还有很多老总自己去跑ICP、到处打听怎么能加入互联网金融协会、找银行存管被拒绝,不过现在都好多了,监管也见到了,银行也理我们了,思路也清晰多了。”

据李翔向每日金融介绍,平台2017年通过了6家银行的存管要求,最终选择了价格偏高的一家本地银行。“有的几十万就能接,不过我们从银行背景、用户体验、沟通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选了这家。”

拒绝投入百万 最后投入千万

回忆起还没涉足网贷行业的日子,李翔似乎很享受。

那年2013,刚刚毕业3年的李翔就赚得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懵懂的他也没想到要把生意做多大,那时候所想的就是惬意挣钱、逍遥享受。

李翔当时从事的生意是线下贷款,俗称“放水”,在西南这个不大的城市才兴起没几年,2013年利差能达到年化40-50%,这还算是行业中等收益。

“2013年就有人给我说花个上百万投资网贷,我一下就拒绝了,关键我也不懂,而且当时的网贷社会舆论也很差。没想到后来慢慢投入了,却已经花了上千万了。可以说这五年的青春、财富、资源等,都在这个平台里面了。”

网贷行业潮起的时候,他没下海捞鱼虾,退水了,他却拼上一切想要游向大海。

谈到坚守的原因,李翔表示,“第一,这是我的一份事业,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证明,身边亲朋不看好这个行业,但我看好,我们想通过自己真实的行动和微薄的力量来重新拾回行业的诚信;第二、投资人的关注和信任,不能让他们失望;第三,平台资金虽然成本略高,但来源却比较稳定,和机构资金搭配,更能稳定开展业务和提高综合收益。”

“监管无论对平台还是对社会大众来说无疑是一道防护线,从源头上、震慑上都会让平台更为规范、更为努力地为社会和投资人服务。网贷平台要活得更久、走得更好,必须下本钱、重行动、抱监管。”李翔说,“我相信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改变,相信付出是值得的。”

李翔只是网贷坚守合规的一个缩影。

据证券日报统计,截至2017年6月15日,有268家平台已上线银行存管,占目前存活平台比例的12.7%。

每日金融也对西部部分平台的合规情况进行了统计(见下表),虽然银行存管、ICP、金融备案都不能代表平台的真实纯粹,但每个格子里面的几个字,也对应着要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