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快讯

芝麻信用下线央行信用报告查询功能 未对原因作出任何解释

金融虎
摘要:
网上金融操作需谨慎,用户不宜随意开通过多贷款借钱功能

12月1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此前芝麻信用曾上线央行信用报告查询和海外信用报告同步功能。最新消息显示,芝麻信用已下线这一功能,并且并未对下线该功能的原因作出任何解释。

12月5日,有媒体报道称,芝麻信用已上线央行信用报告查询和海外信用报告同步功能。其中,前者主要面对的是在人民银行有征信记录的用户。从之前的查询界面可知,该功能由用户提供央行征信中心的查询账户信息给第三方——杭州数立信息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数立”),再由后者提供待查询服务,向央行征信中心查询,并在获得用户征信报告后将它显示在芝麻信用前端。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芝麻信用已下线这一功能。对于下线该功能的原因,据Fintech前线表示,该功能的最大问题在于,在用户服务协议中,它表示数立信息有权在用户同意的前提下,将采集到的用户的信息提供给与数立合作的“专业的数据处理机构”和数立的“测试商户”,而用户并不清楚这些机构究竟是哪些机构,以及并不清楚这些机构将如何处理自己的数据。

该协议还谈到数据处理机构可能会对用户的信息做加工、储存、处理等动作,这些动作接近《征信业管理条例》定义的“征信”——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业)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同样是根据该条例,我国个人征信实行牌照制,而我国目前还未发放个人征信牌照,也就是说,尚无能合规地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也就是说,尽管该功能的服务协议没有指明做出这些近乎于征信的动作的“数据处理机构”究竟是谁,该机构有违背《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嫌疑,而与其合作的杭州数立和芝麻信用或难辞其咎。

资料显示,杭州数立于2015年成立,注册资本为10万元,由原支付宝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何奕之和金蔚两位股东出资成立。其中,何奕之为公司法人,占股90%,金蔚为监事,占股10%。2016年1月,这两大股东将股权全部出质(注:出质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给质权人),质权人为倪行军。而倪行军于2003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是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属于阿里元老级别人物。

据悉,目前,第三方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直接在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查询,另一种就是非银行机构通过获得用户的账号密码进行查询。而芝麻信用下线的央行征信报告查询功能就属于后者。目前,市场上类似的提供个人信用查询的APP有多种,比如51信用卡管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腾讯微粒贷也已上线过个人征信查询功能,然而,这一功能也屡屡引发质疑。

曾有网友质疑称,自己只是打开了微信里的“微粒贷”看看,没想到微众银行居然就向央行查询了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并记录了一次贷款申请。据该用户称,微众银行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会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并直接以“贷款审批”名义去查询个人征信记录。而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风控部人士表示,只要用了人行的征信系统查询都会有记录的,而且每发起一次就有一条记录。如果客户通过网络不停地查询就会形成很多条记录了,这对银行的审批会有影响。

截至目前,央行仍然没有全面放开个人征信市场。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此前曾表示,8家正在进行个人征信开业准备的机构均未达到监管标准,这8家机构都想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在客观上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不利于信息共享;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公布使用,也会存在信息误采误用等问题。另外,这8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

基于此现状,业内人士建议,网上金融操作需谨慎,用户不宜随意开通过多贷款借钱功能,造成即便没有贷款,征信记录也会有留下曾经发生贷款的记录,如果用户的信用报告中机构查询记录过多(半年内超过6次),也会影响贷款审批。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