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宏观

夏蜀:新时代中小银行的普惠金融化

夏蜀()
摘要:
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化繁为简、全面专注于普惠金融,实现普惠金融化,这既是其对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金融工作任务最为直接具体的贯彻落实,也是新时代化解我国金融结构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行动。

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化繁为简、全面专注于普惠金融,实现普惠金融化,这既是其对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金融工作任务最为直接具体的贯彻落实,也是新时代化解我国金融结构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行动。

新时代下中小银行既有扩张模式不复存在

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中小银行近年来资产规模一直保持在年均增长20%~30%的速度,远高于年均增速在10%左右的国有大型银行和不到20%的中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固然有转型升级的内因,但更有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与周期因素:房地产项目与政府融资平台的海量融资需求带来资产端扩张;通过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加杠杆带来的负债端扩张。2016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总计约15.3万亿元,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由信贷资金及银行同业非标与理财构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和个人贷款余额占比已超过全部贷款的25%。数据统计表明,许多中小银行在房地产业贷款及对政府平台融资的占比高于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股份制银行,而中小银行非标投资的“超贷”资金,恰恰是通过银行同业市场从国有大型银行形成的“超储”资金中获取的。

2017年中央经济会议明确,今后三年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首要目标。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房地产金融泡沫,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MPA),构成贯彻新发展理念、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最为重要的三方面举措。监管部门针对金融市场乱象开展了多个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金融系统的杠杆率持续降低,主动缩表的银行达到100多家。从城商行情况看,2017年全行业资产规模增速不到12.5%,较其2016年的24.5%增速已大幅降低。由此,一些中小银行以往通过影子银行、交叉业务进行扩张的监管套利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如图1)。

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中优势地位

由于我国市场信用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发展较为薄弱,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因规范性和成熟度不高正被清理整顿,新型业态主体真正能全面有效地服务于普惠金融尚待时日。中国金融结构仍然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融资担保机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体系;保险公司侧重于为开展普惠金融提供担保等风险“兜底”功能、为三农保险。因此,在“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纳入监管”的防控金融风险大背景下,银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中的机构主体。政策性银行在批发资金转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着普惠金融发展;全国性大中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则以雄厚资金实力、事业部体制和先进信息科技,为普惠金融提供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这些大的银行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不同层次,有着不同定位,彼此相互支撑、协同发展。不过,包括中小银行在内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解决普惠金融三大痛点方面,却较其他银行机构更具优势。

一是更具信息对称优势。信贷配给理论的研究证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金融资源向信号作用明显的优势客户、企业和地区集中,排斥无信息优势的弱势群体。作为普惠金融目标市场的弱势群体,其发展能力、财务状况、经营项目盈利水平以及所处空间地域劣势等,大都很难通过中介机构的评价和合格抵押担保品的评估而形成获得社会认同的硬信息。关系型借贷实质上是普惠金融的一项核心内容,它往往是依靠软信息的支撑来实现,而软信息的收集、处理更依赖于融资双方之间长期、密切的交往接触。与政策性金融、大中型银行相比,地方性中小银行在这方面显然具有天然优势。

二是更具可获得性优势。可获得性通常表现为金融网点或金融产品在地域空间上的覆盖密度。机构密布于城镇社区的城商行,网点分布于广大乡村的农商行和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覆盖率平均水平高于大中型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多为上市公司,为发展普惠金融而扩大物理网点设置面临较大财务约束;政策性银行则缺乏纵向延伸的营业机构。互联网金融技术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通过线上提高金融服务在总人口中的获得比率,但没有线下物理网点的支撑和渗透,普惠金融服务的全面性、亲切度和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中小银行那些重资产投入、低效益产出的物理网点,因互联网技术挑战而可能形成的“沉没成本”,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却转换成为金融服务可得性高的优势。

三是更具银政合作优势。普惠金融是解决因市场失灵而导致传统主流金融对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区域的金融排斥,公共政策与政府的介入是普惠金融运行之必备条件,银政关系往往决定着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中央层面对普惠金融支持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工具,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差别化监管政策,均等化地适用于各类银行金融机构,但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政策配套支持则在地方政府层面。由于中小银行在历史沿革、管理体制和股权关系方面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小银行与当地政府较大中型银行更容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地方政府也通常将普惠金融须重点支持领域和区域的任务,交由当地城商行、农商行或农信社承担。

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可获得性的这类普惠金融重要指标,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基于中小银行自身信贷产品结构的小型化特征及其上述三方面的独特优势,应形成我国“牌照金融为体,中小银行为用”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使中小银行在其中发挥“点对点、面对面”的主力军作用。

构建新时代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体系

从金融功能角度看,中小银行的普惠金融化发展不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而是在国家金融组织结构体系中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确立其行业价值地位的必然选择。从自身生存发展角度看,中小银行在不断压缩的市场空间中,通过专注于普惠金融重塑核心竞争能力,是其实现从外延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由之路。有鉴于此,中小银行要提高做好金融工作的历史使命感,以普惠金融为基础对体系业务进行全面构建。

一是建立普惠金融战略管理体系。银行董事会要贯彻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分析比对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条件,科学制定基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银行战略规划,同时对高管层实施普惠金融的战略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要树立中小银行定位与主业就是做普惠金融的机构价值观,通过科学战略设计和强力战略实施,调动全行上下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中小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在顶层设计中对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共识和战略定力,至关重要。

二是提升普惠金融信贷业务水平。普惠金融的基础业务是小额信贷,在信贷总量投放上,确保没有虚增地完成银监会“三个不低于”要求是普惠金融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50%以上信贷资产配置于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是中小银行达到普惠金融化的重要标志。在市场领域细分上,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创新创业型企业、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攻坚三大领域,培育项目库、拓展客户群;着力解决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占用信贷资源的问题,大力实施绿色信贷。在信贷产品模式上,合理定价、减费让利,用最简单便捷的信贷服务把“小客户”做成“大市场”。同时以信贷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存取、支付结算、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并与非信贷产品综合运用,满足普惠金融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三是实施普惠金融资产负债管理。普惠金融业务较传统主流金融、批发业务面临更高运营成本和更多信用风险的问题。施行促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资产负债管理,既是银行适应MPA考核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的一种机制,更是平衡银行收益与其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成本风险之间关系的关键。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支小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以及对小微贷款计差别化风险权重,是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监管政策红利”。中小银行实施普惠金融资产负债管理,重要的是将“监管政策红利”对冲到普惠金融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的量化和多维度分摊中,通过价值模拟分析,动态调整普惠金融业务的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突出业务重点导向,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为绩效穿透引导,提高银行内各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存贷联动、定价水平和期限选择的能力。

四是完善普惠金融组织机构体制。中小银行在组织架构设计上不必向大中型银行那样专门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而是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群众”的自身市场定位,完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的普惠金融化建设。横向上,总行要紧扣以解决普惠金融融资“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这一根本症结为问题导向,制定信贷管理标准与准入政策、细化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专项授权与评审机制。针对单户授信小于100万元的微型企业和经营户,在总行层面可专设微型金融事业部,承担全行微型金融业务的规则制定、产品研发、风险管理等职责。纵向上,充分利用好与客户天然联系紧密的线下基础,服务下沉,多把网点设在县域、城乡结合部、乡镇等地,打造扩大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接触面的轻型金融“便利店”。

五是加大普惠金融信息科技融合。普惠金融面对的是典型长尾市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银行信用评审和客户获取方面的运用与融合程度,决定着中小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成败。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社交属性数据、电商行为、历史表现等行为弱关联信息进行挖掘、整理、甄别和量化处理储存,再结合个人征信等客户行为强关联信息,逐步建立普惠金融的信用资产体系,以此开展流程化、自动化的授信审批,不断降低风控成本。同时,大力发展移动支付,打造产品完备、体验良好的线上营销交易平台,并与线下的物理网点联动融合;在基层集市与乡村小卖部铺设POS机,让支付账户与手机相连,构建融入消费、创业的展业场景,从而在精准反欺诈基础上大幅降低获客成本。

六是推进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社会系统性工程,中小银行须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主体功能,积极推动所在地区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加强与政府、税务、司法机关等各方的信息共享,形成统一完整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借助地方财政事权优势方面,与当地政府共建财政公共服务落地平台、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等。在金融知识普及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当地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同业合作方面,加强与不同金融机构、规范化的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合作,提高自身一站式、综合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其中特别要注重与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合作开展普惠金融的转贷业务,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共同发展普惠金融的工作大格局。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