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大数据

大数据面前我们都在裸奔,从facebook信息泄露惩金拷问互联网

摘要:
大数据网络信息泄密,用户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积极勇敢的维权真的能成功吗?大数据营销到底该不该禁止?
最近,平日打得头破血流的国产手机厂商,终于抱团围剿微信小程序了。巨头们争抢的就是用户的信息。因此新手机拿到手第一步,就该是卸载所有内置应用app,然后再有选择性下载。可有些手机设定了不可卸载的流氓规定,这就需要法规介入。法律要将选择权还给用户。

前段时间Facebook信息泄露被罚款约12.7万亿元人民币,国内民众回应声音沸沸扬扬。各种嘲讽声音络绎不绝。信息泄露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的普遍现象。

利用大数据营销是否合法,这方面国内的法律监管更是严重滞后的。包括BAT、今日头条、微博、各类app等,所有的大数据公司都受到不少质疑。

让我们再回到国内。我们都不知道BAT等互联网巨头用我们的信息干了什么,也不知道电信巨头用我们的信息干了什么,反正我们天天都被各种金融机构、房产中介、教育培训电话打爆:“您好,请问您是xx吗?我们看到您xxxxx,我们这有一个xxxxx,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这样的泄露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问个尖锐的问题,平台方又比第三方更有商业伦理和良知吗?人性中都有两种对立的能量,谁又能差别化区分“不作恶”的标准呢。

我知道你知道我是裸体的,但请你不要用它来做生意,除非我同意。更不能泄露我的“裸照”给第三方,否则犯法。

其次,从法理上说,即便是平台方使用数据,也得与用户签订认可协议,否则也不能随意推送宣传信息。这条我认为很重要,将来要尽早要立法。

首先,侵犯用户权益的事件一但发生,平台方的责任不可推卸。第三方公司用你的平台贩卖虚假产品、窃取用户信息、推送不良信息,平台是无法置身事外的。淘宝卖假阿里难脱干系,这次信息泄露脸书也难脱责任。

脸书事件拷问整个互联网营利模式,而小扎的辩解也难以服人。

在风暴中沉默几天后,CEO小扎发长文自救,坦承三年前就已知情用户数据外泄。而美国用户则发起集体诉讼,要讨个公道;美国议员表示,如果脸书无法解决这类隐患,就只有通过立法解决。欧盟则提出要对这些互联网巨头征收数字税。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经常点赞旅游博主的美照,你对旅游感兴趣,就会收到旅行团、打折酒店机票,户外装备之类的广告。而如果你给哪条民粹主义新闻点了赞,就能由此分析出你的性格、生活习惯、政治倾向等,就会专门为你推送这方面的新闻,有些是煽动性的新闻。这家公司号称“给我68个点赞我就知道你是谁”,通过你对哪些内容点了赞,再套取你的个人信息,就能通过推送信息控制你的政治选票。

所以,不要对互联网(还有区块链)去中心化抱过多幻想。公平公正不会自动生成。这需要每位用户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积极勇敢的维权。

丑闻中,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非法获取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对这些用户进行大数据分析,分析他们的喜好、偏向、政治倾向,然后通过Facebook的广告系统精准投放他们喜好的新闻和广告,潜移默化地给他们洗脑,最终影响他们投票,从而左右整个美国大选。

最近引爆的Facebook(脸书)泄露事件,被曝超过 5000 万用户信息遭到泄露,这些大数据被用来为特朗普助选。此次的泄露事件正在动摇Facebook的整套商业逻辑。简单来说,Facebook的模式是从用户处获得数据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通过模型来向用户精准投放广告,然后允许第三方使用这些数据来支持他们的业务,Facebook也从中获取一部分利益。

但大数据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已经无孔不入。今天,包括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号称自己是数据公司,数据早已成为一门大生意。随便一个网站、app,就有可能把我们的姓名、年龄、电话、职业甚至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实时定位、家庭住址、个人喜好、社交圈子搞到。在我们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自己的隐私也成为商家的“数据大餐”:你的数据被卖给品牌商、保险推销、房产中介、诈骗团伙,甚至被用来操纵选票。大数据面前,我们都在“裸奔”。

关于大数据,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婴儿尿布和啤酒的关系:男人到超市买尿布顺便会给自己带几瓶啤酒,所以有心的超市会把尿布和啤酒放在相邻的货架上。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义,只是没有多少超市会真的这么做。

马云引用的是淘宝大数据。还有一次,他提问“谁知道哪个省份的比基尼卖得最好”,答案是新疆。马云的解释是因为远离大海,新疆小伙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哪天给心爱的人穿上比基尼,到海边去浪漫一下。马云的解释当然是错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一些地方人们买比基尼只有上网。

马云有次在浙商大会上得意地说,你们知道中国各省份女性的胸围尺码吗?他还卖了个关子,只暗示浙江是排最后几位的。

公平公正不会自动生成。这需要每位用户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积极勇敢的维权。

侵犯用户权益的事件一但发生,平台方的责任不可推卸。第三方公司用你的平台贩卖虚假产品、窃取用户信息、推送不良信息,平台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在我们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自己的隐私也成为商家的“数据大餐”:你的数据被卖给品牌商、保险推销、房产中介、诈骗团伙,甚至被用来操纵选票。

小编生活中也真是遇到太多,现在对什么自己的信息泄露天天收到电话一点都见怪不怪了。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该说适应能力强还是一种悲哀。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