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骗贷方式花样百出 互金行业的重点即将转向风控

36氪
摘要:
年底,春节将近,骗贷者的狂欢也许又再度开场。


年底,春节将近,骗贷者的狂欢也许又再度开场。


“撸上十万,回家过年。” 一个聚集着网贷骗贷者的群里,冒出了一句年底口号,掀起一波骗贷者的狂欢。


此前一本财经报道指出,随着网贷行业的兴起,助贷产业链也随着兴起。有媒体发现:在春节、国庆、中秋,这些重大节日,很多网贷平台为了完成冲量任务,会刻意放低风控门槛,这样的举动很快也就被助贷者发现,形成攻略发到群里给“会员”们看。


讽刺的是,这些人也直接拉高了平台的流量,只是撕开这些流量光鲜的数字表皮下面,是一堆过了潜伏期之后集中爆发的腐烂资产。也许在P2P野蛮生长,为了拉新获客冲流量无所不用其极之时,也有这些人的参与。


大概应该没有好的平台是欢迎这些人的,甚至有平台为了对抗这些群体派出了卧底了解对方,继而双方上演无间道。平台作为放贷机构,要想赚钱,就得放贷,只能在风控与成本中找到平衡,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看看骗子花样百出的行骗方法,也许集中暴露了行业的哪些痛点。


利用他人信息骗贷或套现


近几年,针对学生或者白领等分期消费贷也逐渐兴起,有不少公司为了扩大业务也会将场景布局到线下。然而类似的业务平台难以监管到订单的真实性,有的销售商就利用类似的漏洞来“左右逢源”,一方面给学生几百块钱的好处,骗学生提供个人信息给商家申请3C产品消费贷,学生也没有拿到产品;一方面从平台拿到钱,货款进了自己的口袋,欠着一大笔钱的却是学生。


昌吉乌市的一个手机销售上熊某在2016年就做了类似的事,目标多是在校学生、快递员或法律意识淡薄者。甚至有车行负责人也做类似的骗贷行为。


批量作案套现借钱


这种算来钱慢的作案方式,毕竟一家销售商合作的平台并不多,而且这位手机销售老板显然不够以下的骗子“专业”。去年,济南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分期购”诈骗案,涉及54名在校大学生,涉案金额超百万元。骗子让在网上让学生将自己的身份信息给他在分期网站上购买手机,由负责还款,对方付给学生每单500元,然后学生欠下了10分期平台的的钱,贷款逾期未还金额高达数万元。


胡某、张某在2015年3月份至2016年3月份期间,分别利用假名给54名大学生分别在“爱学贷”“分期乐”“人人分期”“优分期”等七个分期平台办理手机贷,总贷款金额为118.5万余元。


去农村大量收集白户信息


据36氪接触到的业内人士反映,还有不少诈骗团体会专门到农村,批量收集一些完全没有信用记录的农民的身份证等个人信息,这些人实际上可能连手机都没有,可能需要诈骗团子自己去养这些信息。


《棱镜》近期也报道了类似现象,诈骗团体在农村可能会以一篮子鸡蛋,或者100元的低酬劳,借用大批留守老人的身份证,这些什么记录都没有的账户,也可以在一些风控较弱的平台上借到钱。


实际上,这也反映了某些互金平台风控手段的“荒谬”。就在上个月,一本财经就指出了一些看起来很“原生态”的风控手段:“比如只需提供其他平台的放贷成功截图、或贴出芝麻信用分截图、或只需实名验证和读取通讯录,就可放款”。


伪造信息或培训演员集体骗贷


不过即便风控稍强,也不代表骗子就不能成功骗贷哦,只是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和时间。《棱镜》指出,骗贷组织获取到大量真实用户身份之后可能会开始去伪造或者培养这些人的信用记录,包括养通话记录、芝麻信用分和淘宝购物记录。


有的平台风控可能更为严密,需要与借款人接触或审核。曾经有投资人向36氪表示,针对蓝领放贷的平台,有的诈骗团伙会专门去工地上招来一堆农民工,然后叫他们怎么一步步注册,填写虚假信息来提高信用记录,通过审核,获得贷款。


对于有线下风控的机构,一位大数据机构CEO向《棱镜》介绍了一种非常“用心”的手法:让农民演中小商户。


骗贷组织先去北京五环外的地方租一个商铺,先做好门面,把这个商铺装修成一个茶庄;然后从南方某一大省运一整村的村民过来,培训村民各种关于茶庄经营状况的话术:茶庄一个月的流水多少、从哪里进货、卖给谁、毛利多少、 如何缴税等等;最后让村民扮演这个茶庄的老板,去北京数十家信贷机构贷款;拿到几百万之后各自分成,一起跑路。


如今,伪造信息骗贷早已形成了一套产业链了,淘宝上制作假证、伪造信用卡账单、甚至能证明自己有固定工资。而且这些组织分工还十分明确,据《长春晚报》报道,一个被抓获的诈骗团伙可能包含以下角色:有“头目”;“猎头”——负责物色愿意骗贷的社会闲散人员;“材料制作”——负责私刻公章,为骗贷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还有“内鬼”——负责里外勾结骗取信贷机构的贷款。


内鬼,实际上就是信贷机构内部的人,作为内部的人,他们最清楚公司风控规则,更准确地说是漏洞,可以告诉申请人缺哪些资料,甚至帮助他们伪造资料,获得贷款之后分成。


其实类似的产业链,早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就有了,之前就是跟银行等传统信贷机构的内部员工“里应外合”,客户经理做内应,提供规则,诈骗公司批量“包装”,申请银行无抵押信用贷款。


这样的内外勾结防不胜防,甚至连一些知名的P2P平台也遭遇了滑铁卢。12月29日,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就发公告表示,近期红岭创投零售业务出现重大事件,资产清查后预估损失可能超过五千万元,已经向公安报案,有初步证据显示该案件系团伙作案,不排除有内外勾结的情况,性质极为恶劣,而且可能有多个平台中招,提请各同行注意防范。


据宜人贷去年三季度财报,平台2016年7月发生了一项有组织的针对某一宜人贷极速借款产品的欺诈事件,计提了8,126万人民币(1,219万美元)特殊风险准备。公司推行了更为严格的申请及审批要求,但公司未表示是否有内外勾结,但有外界有此怀疑。


“助贷”产业链产生


由于网贷行业近几年的野蛮生长,往往主打快速获得贷款,自然成为了骗贷团伙的新目标,加上目前风控不完善,就更加降低了骗贷成本。


网贷平台的自动化也使得诈骗团伙的骗贷流程更加“网络化”和“规模化”。一本财经报道,就因为风控规则太为简单,地下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助贷”产业链。


资深的网贷借款者胡新荣,他每天都会各个贷款平台上寻找风控规则,总结出规律,形成攻略,发布到QQ群里,供大家“实战操作”。要想加入他的QQ群,每个人需支付300元的会员费。只要你进了群,不仅有攻略,还能接受到他手把手的指导,教你如何包装资料,获得贷款。在他的指导下,很多会员每天能“撸”多个平台,每日下款金额近万。


一本财经报道,目前,胡新荣已总结出1000多家平台的风控规则,且每日实时更新。他已建立两个上千人的会员群,获利60万。


群里面的人不一定全都是盗取他人信息的诈骗团体,也有可能是老赖/骗贷者本人,或者真的是有消费需求的人。然而,无论如何,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不符合贷款资格的人,但这样的人,却通过各种方法,绕过了平台的风控,借到了钱,提高了平台的坏账率。


互金行业未来将专注在风控


这样的现象,暴露的是互金行业的风控水平和行业征信系统的缺乏,虽说欺诈不可避免,内外勾结更是让人防不胜防,但上述诈骗操作手法中暴露的问题,确实亟待解决。


最明显的便是某些平台风控的薄弱,堪称没有风控,根本称不上模型。不过也有不少网贷或者分期消费平台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开始聘请更加有经验和专业能力的风控官,以优化平台的风控。


内外勾结的问题让不少机构开始注重内控,比如,有的平台在考核KPI的时候,不仅只算客户经理做成的贷款金额,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其有动力“助贷”,所以加入了关于还款情况的因素。一本财经援引业内多位专家指出,互联网金融的风控,60%来自反欺诈,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内控。


针对助贷产业链的产生,甚至有平台为了知己知彼,会派卧底到上述到助贷QQ群里,了解他们的策略,以此提升反欺诈防御体系;助贷者也潜入平台,了解规则,双方玩起了无间道。


不只一个网贷平台在回顾2016年,展望2017年的时候,都提到了合规这个最基本的主题将逐渐从网贷行业的漩涡中心褪去,未来将专注在风控。同时,2016年将会是一个分水岭,随着风险的集中爆发,法律的出台与完善,合规已经不再是关注重点。从此,网贷行业将从以合规为关注点到以信用风险管控业务质量为关注点。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