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每日金融
>
金融资讯
>
快讯

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跟你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互联网
摘要:
1.这两天商业圈、创业圈、微博圈、朋友圈有个话题比较热:2018 年 4 月 3 日晚,摩拜就美团收购案举办股东会议,最终确定美团以 35% 美团点评股权(11亿美元)、65% 的现金(16 亿美元),共计 27 亿美元全资收购摩 ...

1.这两天商业圈、创业圈、微博圈、朋友圈有个话题比较热:
2018 年 4 月 3 日晚,摩拜就美团收购案举办股东会议,最终确定美团以 35% 美团点评股权(11亿美元)、65% 的现金(16 亿美元),共计 27 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单车。

摩拜80后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尽管媒体放大了摩拜创始人财富套现带来的对比效应,但这种对比背后广泛存在的社会焦虑感,却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并不能把焦虑单单归结于是写手为了赚取流量制造的。写手们至多起到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若不然,也不是每一篇焦虑感的文章都能成爆款。

2 被动和迷茫的一种集体宣泄

与其像韩寒一样去怼一些「制造焦虑」的写手。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种焦虑感存在的根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年轻人暴富」这样的社会新闻可不鲜见。为什么人们如今看到一个80后创始人套现了,就会引发如此巨大的社会焦虑感?

想想几年之前,80后的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学而思的创始人张邦鑫,已经做到了美国上市。这可比摩拜被收购这个牛逼多了,也没见有什么社会焦虑风潮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时代变了。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如今财富神话的制造逻辑,创业逻辑,还有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和投资逻辑,都和八年前29岁的张邦鑫作为彼时最年轻的上市公司敲钟人的时代不一样了。

与其说是摩拜创始人套现刺痛了无数「同龄人」的敏感神经,不如说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种时代变迁下越发无奈、被动和迷茫的一种集体宣泄。

不管同龄人有没有抛弃你,时代都在真真实实地发生着巨大而快速的变化:

移动互联网从兴起发展到成熟,进而带动中国互联网渗透率的触顶,导致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从增量进入存量时代,导致中国社会最发达最具有活力的经济部门/行业,也进入一个格局日趋僵化的垄断时代。

最终的结果,就是创业及与之相关的投资生态,日趋「恶化」,通过创业改变命运的路径,变得更加困难。

创业者早期为投资人打工,后期为阿里腾讯打工,创投机构被AT逐步挤出甚至边缘化,是不争的行业现实。

增量红利结束了,存量肉搏时代开启了。

就拿抖音快手来说说,这两个产品已经日益趋同。顺带研究了一下拼多多,这个产品最近的分析文章也是铺天盖地。

我认为,很多分析抖音也好,快手也好,还有拼多多也好的文章,都没有讲到点子上。虽然他们分属于不同领域,但是都完美地对应了同样一个大的宏观背景,这一背景甚至也和为什么人们会被摩拜创始人套现这个新闻「刺痛」有一致的逻辑。

这个宏观背景就是: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从增量进入存量时代以后的流量大迁移,或者叫流量的深度下沉。

这个宏观背景,是理解以上不同产品,包括当今中国社会焦虑感,最重要的逻辑。我把它称之为Root Cause,就是根源。

互联网在PC端的时代,十八线小镇青年在互联网生态里,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然而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至成熟的时代,他们从逐步通过手机接入这个生态,到慢慢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快手崛起的时代)再到甚至反超主流互联网力量(一二线城市)成为新的增长来源(抖音,拼多多),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从城市到农村,再反包围城市的演进逻辑。

所以我们看快手也好,刷抖音也罢,还是看着拼多多一步步迅速崛起,都离不开这个宏观时代背景的迁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新的流量。
哪里有新的流量,哪里就有商业利益。

哪里有商业利益,哪里就有资本。
哪里有资本,哪里就有创业机会和暴富神话。

十八线小镇青年,厂仔厂妹,大叔大妈,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互联网文明里,是被排斥在外的,是处于被压迫的环境当中的。如今好了,传统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组成力量,开始停止增长后,这些被压迫很久的「边缘人」,要开始冲向舞台和广场中央了。

这股力量之大,来势之猛,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因为这样的人群实在太多了,他们被压迫得实在太久了。伴随着他们夺回属于自己的舞台,无数主流人群,也不得不被连带着裹挟进去。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育,并不能抵抗人性最深处的「丑陋和低俗」。所有的社交都离不开男女之间的调情互撩,以及人群当中的装逼炫耀。在一个人数众多的广场里,哪怕精英们,也开始放下身段,换着各种花样博取最新流量的关注。

以上,就是快手的逻辑,也是抖音的逻辑,还是拼多多的逻辑。

那它和全民焦虑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接入这个信息圈,信息的不对称大幅降低。谁发财了,谁得病了,可能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能引来你的嫉妒和同情。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那些主流人群们一直看不上眼的东西,正在被一小部分先觉者利用到极致,最后完成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大跳跃,且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

如果快手卖掉,创始团队套现,一定也会激发更多主流精英巨大的失落感。他们会想:就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能卖这么多钱?就像前几天饿了么被阿里收购,作价95亿美金,就有不少人说:

一个外卖点餐的东西,也能卖这么多钱?这个社会怎么了?

4 时代的齿轮一旦启动,就不会停下

时代真的在快速变化,不管你承不承认,也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这种变化就是历史的车轮,轰隆隆地碾向一切传统守旧的力量,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我们还不用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这些新的科技势能。单是从以上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和金融环境的边际改变,就足以让你迅速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很多人说,研究宏观没有什么用,因为太宏大太抽象,离个人的生活太遥远。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说法。我们要问,宏观意味着什么?宏观又会对微观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的逻辑和中间机制到底是什么?

举一个具体的案例,你可能就会明白宏观对于个体的作用机制了。

如果全球气温上升1度,大气环流就会随之改变。上升2度会造成冰融以几何模式增加。上升3度,植物不再光合作用、亚马逊消失、南北极冰川所剩无几、欧洲进入火雨……上升6度,95%的物种以及人类灭绝。

这就是气温这个宏观变量,对每一个环境条件和物种的微观影响。

再比如,根据奥肯定理,GDP增速每下降1%,就会有0.5%的劳动人口失去工作,假设中国有8亿劳动人口,那么失业就会增加400万。

这就是宏观经济变量,对微观个体就业状况的影响。

宏观对微观的影响逻辑,是改变微观个体行为结果的发生概率。

很显然,在一个平均气温合适的时代生活,死亡的概率要远远小于一个气温过高的时代。同样,在经济增长向好的经济扩张周期中,失业的概率也会远远小于经济大萧条的时代。

关注宏观的最大意义,就是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行为往大概率方向上去靠,这就是所谓的选择的作用。如若不然,越努力,就会离目标越远。

什么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就是要选择大概率发生的事情,去顺应宏观趋势。

比如在人工智能日趋发达,语音识别和语言翻译机器准确度和灵敏度如此之高的今天,你再去学外语和翻译,你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发展方向吗?我认为不是。

比如,在贸易战如此扑朔迷离的今天,你还要反复地交易风险资产,你认为你获胜的概率会很高吗?我认为不高。

再比如,在商业模式日趋往着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在各个行业和整体经济结构日趋「稳固」的时代背景下,你认为靠着一纸文凭在企业里混个白领高管就能轻松没有财务压力了吗?我认为不会。

强者恒强,马太效应。颠覆创新,底层破坏。向目光之所及之外,寻找新的突破和玩法,才是这个时代的人,实现破局的可能路径。

一切安全的方法,都将变得不再安全;一切稳定的路径,都将变得不再稳定。它们面对的,是时代摧枯拉朽式的巨变。

主动出击,拥抱变化,搭上大概率的时代顺风车,才有可能求得未来的一丝安稳。

那些拒绝时代宏观变化,甚至观望的人,都将被时代无情的抛弃,这就是我们这代人面对的现实。
每日金融产品线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